top of page

「我懷孕了」

外籍移工媽媽在台生子困境

 記者/林佩萱

​如禮物般降臨 媽媽卻沒辦法給你家

一手抱著三歲的女兒牙牙(化名),一手輕輕撫拍不到一歲的兒子大偉(化名),眉目溫柔的印尼籍看護工阿佳(化名),從未想過,自己會在距離家鄉2851公里遠的台灣,找到一絲安穩的日常時光。

 

來台灣近七年的阿佳,因為意外懷孕而放棄原本的工作,如今透過關愛之家的協助,終於不必擔心大女兒總是孤單一人,害怕外界一切陌生的事物,同時,也能安心照顧生病的小兒子。「那個時候想說怎麼會懷孕了,很怕,因為家裡的人不知道。」

 

阿佳憶起初次發現懷孕的時候,擔心自己會被遣返回國,不知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考驗。當時年紀僅二十幾的她,首先想到要在台灣將孩子生下來,因此,懷孕六個月時便不再工作,生活費皆由泰國籍男友負擔。

 

牙牙的故事

阿佳和男友並未結婚,也沒帶孩子回母國報戶口,已是學齡階段的牙牙,因沒有中華民國國籍,也沒有印尼及泰國的國籍,至今無法像其他人一樣上學讀書,就算只是關愛之家志工帶著他們去逛大型賣場,都能成為一件極為歡喜的事情。

 

外面的世界很大,每次經過窗邊總是會多看一眼窗外的無國籍孩童,又何時能安全自在地在外闖蕩呢?照理說,有生母照顧的孩子,只需要回母國成功登記戶口便能使孩子擁有母國國籍。

 

​然而,懷孕前總在幫忙照顧別人孩童的阿佳,當面對自己的寶貝時,卻又不小心流露感傷且為難的臉色,一方面是大女兒到了上學讀書的年紀,一方面則是小兒子生病缺醫藥費及照顧。

IMG_2719.jpg

​孩子的降臨本該幸福快樂,但外籍移工媽媽在台生子卻問題重重。攝影/夏珮純

「本來生完第二胎後就打算回去,因為女兒也滿大的,但大偉生病了,所以想留在台灣治療,每天都很擔心。」阿佳解釋,原已跟男友討論好,一年後便去泰國結婚定居,但大偉每週都需復健至少三次,最嚴重更可能需要開刀,若是回母國,不一定能賺取龐大醫藥費,因此還不能離開。

 

「現在還不能走。」這句話是失聯移工媽媽最常說的話。每個人的原因都不一樣,有些是為了壓得喘不過氣的經濟壓力,有些則是害怕未婚懷孕回到母國會受到恐怖對待。當然,還有像阿佳這種牽掛生病孩童的母親,正在向現實抵抗。

 

當記者詢問幾位印尼籍移工媽媽,有沒有想過放棄孩子,或是一開始就不讓這些小生命誕生之時,一位中文流利的印尼籍單親媽媽阿木(化名)沒有遲疑地回應,「為什麼要?當然沒有,他們都是上天給的禮物。」

螢幕快照 2019-04-22 上午12.08.51.jpg

勞動力 or 人? 

 

但當再問到孩子安全快樂嗎?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總說,孩子是無辜的,很多時候棄嬰會比較好處理,因沒有剝奪親權爭議,可直接出養歸化成本國人,但有生母資料的無國籍寶寶卻容易成為棘手的問題,既沒有身份又無法替自己發聲,尤其當他們成年,不再受兒少法保護後,便再也無人問津,如同社會中的隱形人,好像來過,又好像沒來過。

 

除了孩子無辜地被夾在各國國籍否認的困境外,許多移工媽媽也容易徬徨無助。對於遠道而來的她們來說,沒有人會教導如何產檢、如何做月子,以及如何作一個稱職的新手媽媽。

 

勞動力or人

​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。攝影/夏珮純

楊婕妤訴說,過去有太多人因為過於恐懼,選擇躲在家中自行生產,結果因為胎位不正而沒保住孩子性命,最終還是被同儕帶到醫院將死胎取出,嚴重的話,甚至母體也將身陷危險,而去年便有一位越南籍移工媽媽,因為生產時大量出血不幸去世。

 

她感嘆,移工來台無非是為了賺錢,且事前還需學半年中文,籌備大筆仲介費和機票費,付出了許多,然而,卻因意外懷孕而無法工作、擔心被遣返,心生恐懼便選擇逃跑

螢幕快照 2019-04-30 下午12.23.02.jpg

法扶律師朱芳君。攝影/夏珮純

法扶律師朱芳君則表示,「目前台灣法治設計就把移工當成勞動力,我們希望移工進來的時候,身體健康、沒有懷孕,可以好好的履行她的工作,最好都不要休假。」她指出,政府開放大批移工來台並解除禁孕條款,但卻沒有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。

雖然對僱主來說,辛苦申請的外籍移工突然無法勝任工作,會有一段空窗期,且需花費時間重新找人,但朱芳君認為,「我們必須要再去想清楚這點,就是保障移工能夠完整的做完他的三年工作,跟他基本的一些人權之間,我們要怎麼樣的拿捏,跟取捨,而不是說好像可以放棄他們所有的一切權利。」

朱芳君進一步解釋,「若今日聘用的是本國籍勞工,我們是否還會認為她不該擁有懷孕生子的權利?」其實社會大眾看大移工的異樣眼光最致命,法律無法即時援助每位受害者,但僱主及仲介的態度卻能改變員工的命運。因此,目前最重要的是,要改變本國人看待移工的眼光,且勿忽略對方也享有身為「人」的一切權利。

移工寶寶無國籍 照護歸屬爭議多

​記者/周佳慧

移工寶寶歸屬問題
IMG_2772.JPG

監察委員王美玉。攝影/夏珮純

根據台灣《國籍法》屬人主義原則,在台灣出生的小孩若要獲得國籍,只能隨父親或母親入籍,若生父母為合法居留外籍人士,則需要向自己國家辦事處辦理入籍。雖然目前政府已取消妊娠檢查,保障移工的懷孕權,不過能接受懷孕工的僱主仍為少數。「很多女性移工懷孕就只能逃跑,她怕僱主不要她,所以明明合法進來變非法。」王美玉解釋,孩子會因此成為無國籍寶寶。

 

而部分幸運的無國籍寶寶,在社政機關或寄養家庭的安置下,能透過內政部移民署核發的無國籍外僑居留證,獲得健保及教育等照顧。對此,前勞動部長林美珠,曾於2017年提出要動用就業安置基金,補助非本國籍兒少安置所產生的相關費用,以減少社政機關產生的額外支出,並強調生母必須為符合《就業服務法》引進移工才適用。不過,此一作法卻引起社會反彈。

 

「當時社會上也有一些不平的聲音、批評的聲浪,認為那些逃跑的移工生下來的小孩我們為什麼要幫她養,我覺得這可以說是觀念上不健全」王美玉認為,在台灣出生的孩子,都是台灣的孩子,不論其在法律上的定義為何,無國籍寶寶不應該以社政或勞政機構分別。她希望政府做出預算上的整合,為這些孩子的照護提供完整的規畫。

bottom of page